時至今日,距離獲得美國知名 TMT 對沖資金 2.5 億 C+輪融資已過去 8 個多月,曾經豪言要做智能客戶體驗的定義者和開拓者的 SaaS 類明星企業沃豐科技,不負眾望,針對目前缺乏系統管理,迫切需要提高自動化水平的售后服務業務場景,率先在國內推出技術和產品門檻高,應用場景復雜的現場服務平臺——ServiceGo。 那么,什么是ServiceGo?ServiceGo是一個應用于企業現場服務管理的服務中臺,提供服務訂單、服務派單、服務過程管控、服務記錄、服務指導和客戶滿意度評價等全過程的服務管理系統。同時,它可以根據企業的客戶服務模式和流程,自定義出企業需要的服務模型。ServiceGo 在幫助企業改善服務,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,也將大幅提升客戶滿意度。 而對于沃豐科技本身來說,在to B的渠道整合以及客戶續費率方面都有什么樣的表現呢?在發布活動之后,我們深度對話了沃豐科技創始人&CEO 于浩然先生,聽聽他是怎么說的吧! 于浩然表示,“其實跟客戶接觸,CRM是企業銷售的軟件,不可客戶接觸,跟客戶接觸的只有客戶自己,這是一個問題。第二,我們確實涵蓋了售前售中售后,大家覺得客服系統就是售后系統,其實不對,70%的收入都是售前環節,我們之前的產品怎么用的,我們主要收入還是全渠道客服系統和AI客服系統這一塊,ServiceGo是一個新的產品。這些怎么用的,比如企業他打廣告,他會做一些營銷,通過他的官網、郵箱、微信號這些渠道是我們提供的溝通橋梁是我們提供的,微信的客服,官網的客服; 還有我們收入比重相對比較大的,呼叫中心,接電話是一部分,更多的是往外打電話,中國的CRM系統分兩類,一個是現場管理CRM,還有一大堆是電銷人員,線上和客戶電話溝通,這是我們做的,而不是CRM廠家做的,沃豐科技覆蓋了售前、售中和售后整個流程。 第二,續費率,如果要做小微客戶,續費率確實比較有意義,尤其疫情期間,死亡的倒閉的都是小微客戶,我們主要是做中大型客戶,他的針對性比較強,我們續費還是不錯的,客服領域,我們在中國SaaS領域的續費率是比較高的,客服產品本身續費率就高,因為客服是鋼需,這是客服人員工作必備的系統,沃豐科技的續費率比其他的高,但是達不到美國的標準,美國好的SaaS公司續費率130%150%,我們達不到,但是我們能達到100%以上。 第三,任何一套系統不能單獨使用,就像新華三,我們是和Salesforce的CRM平臺打通的,Salesforce的服務系統在中國,因為國情不一樣,他的產品不符合中國的國情,我們現在很多客戶都是和Salesforce的CRM打通,要不然這個東西沒法用,沒有數據。” 而針對渠道整合方面,于浩然表示,我們的特點是針對每一個渠道做處理,而不是非常剛性以沃豐的標準來做,而是那個渠道本身的特征做相應的處理,這是在每個渠道做的邏輯。比如網站里,采用沃豐的網源插件,這時候我們的操控權力非常大,各種按紐,提交的東西以UI交互的方式實現,在微信渠道不能點什么按紐,只能發消息回復,我們遵照微信的體驗能力,以回復消息的模式做交互,對話級服務,每個渠道都需要做特殊的適配,你需要發掘這個渠道的能力,把這個渠道的特點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。 比如,我們有八個渠道,中國的企業不可能都用這八個渠道。比如金融行業用這三個渠道,電商局用這四個,我們想把這個市場做大,我們每個渠道都要做到八九十分以上,這就是難度,如果只滿足金融行業,沃豐做好三個渠道就行了,剩下的就宣傳一下,用的好不好不重要,我只做電商,中國確實有這樣的公司,我把這幾個渠道做好就行了,我們因為行業覆蓋廣,第二,中大型客戶為主,我們每個渠道要求很高,還有一個,AI的能力要求也很高,因為大企業,比如銀行是減少了客服人員,但是他的預算沒有減少,只是人類減少了,我們要的是預算,AI能力也是,對我們來說要求也蠻高的,我們全球五百強,中國五百強,AI是標配,AI能力怎么去滿足,那也是很重要的。 中國的客服市場是比較分散的,一般想到有做電商客服的,有做呼叫中心的,有做AI客服的,因為客服系統不是特別大的市場,也不是特別小的,客戶選擇客服系統只需要買一套就行了,之前中國企業比較弱,比較分散,我們在做這個整合。 比如美國Salesforce他怎么增長,他替代原來的分散市場,全替代掉,統一用Salesforce,我們在中國也是這樣,因為你要做的很大,你對你的技術能力,產品完整性,穩定性,包括AI的能力,都在細節里,不在于大的層面,因為要提出大的層面在中國很容易學會,也不是多難的,客服產品適應用軟件,是SaaS軟件,講客戶體驗的。 有些小客戶買我們產品并不覺得Udesk多好,覺得太復雜了,又貴,但是大企業需要用的功能多,我們優勢體現的特別明顯,全在細節里,從客戶案例來講,這是產品的需求,很多客戶選擇的不是看你的技術門檻,客戶就看你的行業案例,解決方案什么樣,能不能達到Demo,能不能滿足我的需求,經驗是一個點,而不是說技術門檻多少,我多50個功能,跟這個不是完全相關的,還是行業經驗,ToB是隨著時間增長門檻越來越高的一個市場,前期會比較慢,但是后面越來越快,到頭部企業漲的很快。 房地產近兩年面臨一些挑戰,也在轉型,最近我們看到香港好幾個物業公司上市了,這就是非常大的信號,房企賣房子出去之后,跟我們這些房主要保持怎樣的連接關系,這個不僅是汽車,房產行業也是一樣的,通過物業服務在轉型,沃豐做的案例里,碧桂園也好,恒大也好,比如碧桂園,一個是線上商城鳳凰優選,已經轉成電商服務,第二是內部員工怎么提高他的IT運維的效率。 我們跟恒大聊,他有大量物業維修的工單過來,我怎么及時的響應這些工單,并且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我的物業目前面臨什么樣的問題,要及時的優化改進,碧桂園也好,恒大也好都是典型的房產,和沃豐科技在不同場景下都有很好的合作。華東也做了很多房產公司,中俊、旭輝,也是商業地產跟我們合作,整個這一塊的市場,他們對于服務,不管是內部服務還是線上服務、還是線下服務,整個投入還是非常大的。 |